高雄文藝獎頒獎,市長許立明勝讚得主深具感染力、創新力及續航力
象徵高雄藝文界最高殊榮的「高雄文藝獎」,於12月8日下午舉行頒獎典禮,本屆由張新國、盧明德、王隆興、巴代及財團法人文學台灣基金會等五位獲獎,市長許立明親自頒獎,感謝得獎者對高雄文化藝術的卓越貢獻。
許立明表示,高雄文藝獎今年邁入第10屆,這20年來共產出46位得主,他們在各自領域鑽研多年,育人無數,而本屆得主都是長期在地深耕,具感染力、創新力及續航力,他們對文化抱持著熱情堅定的信念,也為高雄的藝文產業創造多元豐富的面貌,對台灣藝文長期發展及深根教育具一定影響性。
許立明也說,高雄這十餘年來在文化藝術的轉變,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,如建設全台最夯的駁二藝術特區、翻轉文化資產保存概念,讓古蹟注入新生命、公私協力,投入超過42億元挹注圖書館軟硬體建設、首創全台第一個全方位拍片支援中心、辦理春天藝術節、高雄電影節、戲獅甲等膾炙人口的活動、積極培育藝文新世代等,原本被稱為文化沙漠的高雄,到現今卻是妝點了文化新妝,蛻變為宜居城市。
自2016年高雄文藝獎開放團體參加評選後,今年首次有團體得獎,財團法人文學台灣基金會長期深耕台灣文學,培育文壇人才,扮演推動台灣文學的重要角色。隆興鋼鐵總經理王隆興先生則是文藝獎設立以來,首位因文化公益得獎的得主,他長期贊助文化藝術活動與圖書軟硬體建設,對高雄文化藝術支持,具顯著貢獻。
另外三位得主,永興樂皮影劇團藝術總監張新國,演出經歷超過四十餘年,將高雄特有的文化資產「皮影戲」發揚於國際舞台;藝術家盧明德教授奉獻杏壇逾四十年,2006年於高師大藝術學院創立全台首所跨領域藝術研究所,為南台灣藝術相關科系開創新頁;卑南族作家巴代,則為近十年國內少見專攻歷史小說創作的好手,透過文學為部落保留自身文化精神與紀錄。
頒獎典禮由大滿舞團以古謠歌唱及象徵豐收的舞蹈熱鬧開場,典禮中穿插詩作朗誦,搭配大提琴家戴俐文優美琴聲,嗩吶大師郭進財及孫沛元搭配高雄市國樂團演奏《鉅大缸》,更邀請今年高雄文藝奬得主張新國總監親自登場,帶領永興樂皮影劇團表演《孫悟空大戰鐵扇公主》橋段,高市府以簡單隆重的頒獎典禮,對文藝獎得主致上最高敬意與謝意。